“這下好啦,路鋪好了,路燈裝上了,我們晚上出門散步再也不用擔驚受怕啦!”“這多虧‘有事好商量’協商議事平臺為咱們老百姓議出的這些好事、實事啊。” 近日,家住灌南縣新安鎮公興村8組村民陳德華、陳德平等村民吃過晚飯聚集在門前明亮的道路上,你一言他一語,高興地談論著。近年來,灌南縣新安鎮政協工委依托“有事好商量”開展協商議事活動,解決群眾急難愁盼,架起黨群“連心橋”。
民意參與讓群眾成為治理主體。該鎮“有事好商量”平臺以“以人為本”為核心理念,鼓勵群眾參與治理,打破傳統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模式。通過深入走訪和宣傳,群眾成為治理的參與者、建設者和受益者。鎮政協工委通過走訪村民建議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休憩亭,尹湖村通過下發300余份問卷和走訪方式收集村民訴求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。這種參與式治理提高了效率,增強了村民的參與感和成就感。
保障機制確保協商規范有序?!坝惺潞蒙塘俊逼脚_通過建立完整的流程和制度,確保協商規范有序。碩項村在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時,積極利用“有事好商量”協商議事室,鼓勵群眾參與和監督,村民們共同討論和商議村莊發展中的重要事項,了解協商過程和結果。這套制度不僅提升了協商效率,更重要的是增強了群眾對政府的信任,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,讓群眾安心、放心。
注重實效回應民生解決難題。該鎮“有事好商量”平臺的成功,關鍵在于其注重實效,將協商議事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。蘇口村利用“有事好商量”平臺,定期開展“小板凳課堂”議事活動,搜集民情民意,結合反饋問題,村里近兩年更新了路燈,整治了溝塘、興建了水泥渠,改造了電灌站,村民們提起“有事好商量”協商議事平臺人人都夸作用大。通過協商議事,武障河村開展和美鄉村建設,對村莊實施保留原來的肌理進行改造,鋪設污水管網、擴建道路、建設文體設施、庭院整治等,將原本雜亂的舊村落改造成“看得見青山,望得見綠水,留得住鄉愁”的和美鄉村,讓廣大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田園風情,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;相莊村利用“有事好商量”開展議事活動,盤活集體資產,將閑置多年的校舍通過招商引資渠道辦起板材加工企業,既帶動了村民就地就業又增加了集體收入。這些看得見的改變,讓村民們真切感受到政協“有事好量”協商議事平臺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,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,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大大提高。
群眾身邊無小事,小事盡顯大擔當。下一步,新安鎮政協工委將繼續發揮“有事好商量”協商議事平臺的作用,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煩心事、操心事、揪心事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、安全感。(相生年 劉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