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新安鎮始終將民生實事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,秉持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發展理念,每年通過召開人代會,讓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,把每件民生實事辦實、辦細、辦好、辦到群眾心坎上。在道路建設中,該鎮先后對劉園線、郝圩園區線、尹湖蝦塘線、新袁線、相蘇線、尹大線等13條30余公里的農村道路實施提檔升級,安裝波形護欄 756 米,安裝道路標識標牌115個 、道口標識標牌320個,新建維修路燈368盞,并對提檔升級的農村道路全面實施綠化、亮化。如今,在新安鎮一條條筆直的彩虹路四通八達,道路兩旁綠植掩映、風景宜人。
在為民辦實事過程中,該鎮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來抓,以打造“風景秀美、衛生整潔、碧水藍天”為突破口,扎實推進廁所革命,做好村莊、庭院衛生、河塘及水面雜草雜物等影響環境的治理,讓鄉村增“顏值”、提“氣質”、升“品質”。武障河村通過保留原來的村莊肌理,對村莊進行改造,鋪設污水管網、擴建道路、建設文體設施、庭院整治等,將原本雜亂的舊村落改造成“看得見青山,望得見綠水,留得住鄉愁”的和美鄉村,讓廣大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欣賞到田園風情,獲得更多的幸福感。
實施城市更新,是該鎮為民興辦的又一件民生實事。近年來,該鎮堅持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、建設環境優美城市為目標,先后完成了印刷廠、商場、植物油廠、機械廠、糧食局、面粉廠、紗廠等老舊小區居民的搬遷安置工作,讓一大批老城區居民搬出“老破小”住進“幸福里”。“以前我們家居住的老家屬區環境臟亂差,家里房屋擁擠不堪,現在住上了環境優美的高檔小區,既改善了住房條件,又提升了生活品質。”搬遷到泰瑞南苑小區的王阿姨高興地說。
水利是農業的命脈。近年來, 該鎮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,想方設法拿出資金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。近兩年,該鎮先后興建電灌站16座,農橋12座,節制水閘4座,涵洞24個,渡槽8個,防滲渠15公里,疏浚大溝20余公里,提升農業基礎設施,夯實鄉村振興“耕”基。
該鎮黨委、政府興辦民生實事,出手闊綽,一擲千金,但在非生產性開支上卻是精打細算,從不亂花一分錢。他們始終堅持過“緊日子”、過“苦日子”,嚴格控制相關經費支出,尤其是鎮里在用水、用電、辦公用品等方面都是十分節儉,節省點滴資金、集聚財力用于為當地老百姓辦一些好事、實事,折射出了新安鎮黨委、政府的為民情懷,近年來,該鎮城鄉建設日新月異,基礎設施日趨完善,百姓獲得感、幸福感滿滿。(相生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