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縣生態環境局深入落實優化審批監管制度,做好審批權限內的項目審批工作,確保審批環節與申請企業“不見面、不對應”。
優化審批方式,規范工作流程。根據《關于進一步規范灌南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(表)審批和服務工作的通知》,實行窗口受理、規范審查、局長辦公會制度,常態化落實“提前告知、限時整改、定期更新”機制,持續深化“馬上就辦”理念,對符合審批條件的重大項目,公示期滿當日即出批文。先后集中會審9個建設項目,對涉及專項的5個項目進行函審,完成16個項目審批。
踐行三個一次,提升服務質量。落實工作人員不對應具體企業和項目方式,在接收申報材料時,窗口受理嚴格對照申請材料清單進行審查,一次性告知企業全部申報材料和各項審批標準,避免重復補充材料,提升申報材料完整率。做到“一次性告知、一次性審查、一次性反饋”,不讓服務單位多跑一次腿。實行項目初審意見、部門初審意見和會審意見一次反饋,減少多次反饋、反復整改情況。推動化工園區、經濟開發區納入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改革試點名單,對報送項目,研判是否符合試點范圍,開展報告表的建設項目試行簡化審批、告知承諾制審批、打捆審批等相關工作。
主動介入指導,優化項目服務。實施重大項目服務卡制度,定期調度項目環評進展,嚴格把控項目環評初審、會審、修改跟蹤等工作時間,主動對接,提前介入,做好服務鎮、園區項目研判咨詢,助推項目又好又快落地。深化會商機制,定期就項目落戶和總量平衡等疑難問題開展會商,持續壓縮審批時間和環節,進一步加快項目進程,提升項目審批效率。對涉及脫硫脫硝、揮發性有機物治理、污水處理設施、粉塵治理設施,RTO焚燒爐等設施項目與應急管理部門進行審批聯動,督促企業壓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。(孫小媛 劉華)